共评规划实施 研判后续推进 民盟市委召开三场“五年规划”中期调研座谈会
2022年换届后,在民盟中央副主委、民盟上海市委主委陈群的主导下,民盟市委制定了《民盟上海市委五年工作规划(2022—2026)》。如今,5年时间已过半,任务完成是否过半?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如何才能做得更好?7月17日、7月24日、8月13日,民盟市委分别召开3场“五年规划”中期调研座谈会,邀请高校和直属基层负责人代表、区级组织专职干部、各部室推荐的盟员代表,共同评审规划落地情况,研讨后续推进方案。
很满意、很骄傲、很自豪
“我要给民盟市委的五年规划落实情况点赞。”“不是光讲目标,而是有针对性的培训。”“思想宣传做到了活态传承、破圈传播。”与会盟员代表纷纷表示,五年规划的目标明确、路径新颖、落实有力,让大家很满意、很骄傲、很自豪。
“一趟寻根之旅,让盟员的凝聚力提升了三个等级。”民盟东方国际集团委员会主委陈峥分享了去年赴重庆学习的收获,得到与会盟员代表的一致认同。“先贤的力量是很大的!”民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委员会主委何欢浪建议要宣传好各个行业的民盟先贤大家,充分发挥先贤作为民盟形象代言人的作用。“身边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民盟电气集团委员会主委樊进、长宁区委副主委严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秘书长王红不约而同提出要挖掘身边的榜样,做好“存量开发、增量体现”,打造基层组织良好的口碑,从而吸引年轻人才主动入盟。
多思考、多交流、多合作
“要找准落脚点,体现两个融入,提升参政议政战略引领力。”“将云南对口帮扶与科研项目结合起来,提升社会服务效能。”“打造AI建言小助手和云上盟史馆,构建数字化履职新范式。”华东理工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常雅宁、世纪出版集团委员会副主委罗英、文化传媒委员会副主委金姬、经信委员会信息发展支部主委郑忠斌等建议,要根据新形势调整五年规划具体目标,提升履职效能。
“从数指标到论贡献,从求均值到攀极值,我们的盟务工作,特别是参政议政要更注重实效。”“我们做盟史研究工作,除了挖掘盟史,还要注重塑造民盟记忆。”“社会服务要持续深耕,充分发挥‘黄丝带’‘盟心树人’等特色品牌效应。”民盟市委参政党理论与盟史研究会副会长吴原元、青委会副主任王同彤、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会原主委孙建、民盟上海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陈鲁海、司法委第三总支委员傅成睿等从自己的盟务实践出发,为五年规划的调整完善建言。
“希望能有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交流机制。”“要把盟务工作与职业规划联系起来。”“打造1+N的品牌矩阵,用多场景的活动进一步提升协同效应。”谈到如何激发基层的内生动力、增强盟员的凝聚力,民盟经信委员会主委曹晴晴、同济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刘雨婷、电力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吴亮、戏曲艺术中心委员会副主委洪立勇、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委员会秘书长孙启龙、美联总支副主委丁霖等纷纷提出要拓展平台,多交流,多合作,充分发挥民盟作为参政党的作用。
借东风、搭桥梁、强培训
民盟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常务副主委黄晨、市教委直属总支副主委仓平、新阶层(综合)委员会新盟员支部主委姚琦斐等针对新盟员热情高、成长空间大的特点和工作生活压力大、履职路径不清晰等问题,提出要做好新盟员培养的顶层统筹,抓好入盟前三年关键期,强化认同感,增强履职能力;同时活化宣传,扩大对盟外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吸引力。
区级组织专职干部根据工作实际,从自身经验中提出建议。民盟嘉定区委委员、秘书长吴显平提出,通过“一区一策”“区管市用”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支撑;黄浦区委专职干部吕洁建议“压实指标、开辟新路径”解决组织发展难题;青浦区委专职干部曹丽萍希望盟市委能提供更多跨区域合作的平台。多位专职干部纷纷表示,希望盟市委加强对地区组织各项盟务工作的实操培训,进一步关注代表人士的使用,季度性发布参政议政定向约稿,并提供更有针对性、更细化的社情民意撰写方向,指导盟员们更好地履职尽责。
“根据新的发展要求,调整好、完成好规划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目标。落实过程中,既可以促进履职能力的不断提升,也是不断凝聚共识、提升盟组织向心力的重要抓手。”民盟市委专职副主委姚卓匀与盟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民盟市委专职副主委曹阿民、秘书长杨文悦分别从参政议政、盟史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沟通,并期望大家聚焦重点领域,主动担当作为,共同推动上海民盟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议期间,盟员们还分别赴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展厅、统战源·上海静安统战文化中心等地参观学习。